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全年总票房为525.85亿元(去年同期为479.12亿元,同比增长9.75%);总人次为14.86亿(去年同期为13.87亿,同比增长7.16%);国产影片票房为353.02亿元(去年同期为256.63亿元,同比增长37.56%),国产影片份额为67.13%(去年同期为53.56%)。全年票房过亿影片67部,其中国产影片38部,进口影片29部。
截至10月底,全国银幕58148块,含3D银幕51628块,占比89%。县级银幕21427块,占比37% 。巨幕共计865块,其中包括中国巨幕314块。
2018年10月,全国电影票房共计36.47亿元(去年同期为51.53亿元,同比减少29.23%),人次为1.06亿(去年同期为1.52亿,同比减少 30.36%);国产影片票房为31.88亿元(去年同期为39.79亿元,同比减少19.89%)。
这是从暑期档结束后,中国电影市场票房产出连续两个月同比下降,年度票房最差的四天里,有两天出现在10月的第四周(10月24日的3519.4万元和10月25日的3266.7万元)。
在记者的朋友圈里,两个月前那些关于650亿还是700亿的年度票房讨论,最近已经变成对于年度票房可能不足600亿的担忧。
预期下滑的两个月发生了什么
其实,由于学生开学等因素的影响,每年9月份基本上是当年月度票房产出最低。
按照往年的“剧本”,在暑期档看过众多国产强片后,9月份的电影市场往往需要进口影片来支撑,但在今年《巨齿鲨》《精灵旅社3:疯狂假期》《蚁人2:黄蜂女现身》《碟中谍6:全面瓦解》等进口影片在8月份已经上映。
国产影片因此在9月份得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黄金兄弟》《反贪风暴3》《悲伤逆流成河》《快把我哥带走》等影片也形成了长线放映,但受影片体量、观众喜好等因素影响,最终票房都没有突破5亿元。
2018年9月单月产出票房30.99亿元(去年同期为31.47亿元,同比减少1.52%),月观影人次为8817.02万(去年同期为9337.92万,同比减少5.58%)。“整个市场比较冷,缺乏能够撑起大盘的影片”是一位影城经理对于9月市场的总结。
但9月市场表现下行在意料之中,再加上9月底业内的目光都集中在国庆档上,所以9月份下降的1.5个百分点并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注意。
真正让市场趋势得到重视的是随后到来的国庆档,10月1日-10月7日全国电影总票房19.04亿,较去年的26.29亿下降约27.58%,观影人次5395.46万,同比下降3成。
开心麻花出品的《李茶的姑妈》,在上映前被寄予厚望,但在口碑影响下票房“跳水”,头部影片表现不佳,其他影片的整体票房又比较均衡,再加上观众目标不明确,即使影城经理们频繁更改排片,甚至把国庆档之前的“老片子”拿出来重新放映,都未缓解整个市场的疲软。
“后国庆”档的十月,共有30部影片上映,但到了10月25日,已经上映26天《无双》排片和票房占比依旧超过30%,直到进口片《铁血战士》和动画片《昨日青空》上映,才有新片影片续上火力。
市场遇冷原因,影片质量“背锅”
2018年的9月和10月,中国电影市场上共上映了80部影片(含重映片),其中票房超过10亿的只有《无双》1部(《碟中谍6》为8月31日上映),票房5亿至10亿之间的只有《影》和《李茶的姑妈》2部(《蚁人2:黄蜂女现身》为8月24日上映),票房1亿至5亿之间的有8部。也就是说,在影院数破万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两个月来,90.1%的上映影片票房不足1亿元。
在记者关于这两个月市场低迷原因的采访中,“影片质量不行”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共识,9月市场表现不行因为影片质量不行;国庆档票房同比下降因为影片质量不如预期;国庆档后市场继续下行因为缺乏高质量作品接棒……,那么为什么如此多的上映影片“质量不行”呢?
“电影质量其实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并没有一定标准”,一位北京的影院排片经理如此告诉记者,他表示电影质量一般和公众对于电影的预期以及当下的大众审美挂钩,并且不同观众对于影片质量往往有着不同的判断,“其实近两个月不少影片的制作水准是不错的,但是目标受众较窄,在题材类型上比较小众,最终没有得到大部分观众认可。”
他拿贾樟柯导演的《江湖儿女》举例,该片9月21日于上映,并于10月18日宣布密钥延期至11月21日,截至发稿时影片共收获票房6988.8万元,“《江湖儿女》在我看来影片质量不错的,而且也符合贾樟柯的一贯风格,但是娱乐性不强,并不太贴合影城周边观众的欣赏水平,非贾樟柯粉丝的观众可能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个人喜欢也没办法(多排片)。”
现实题材影片的市场表现可能更有代表性。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的热映,给了现实题材影片信心,于是关注女性社会角色问题的《找到你》和聚焦残障婴儿的《宝贝儿》也纷纷上映,但记者的调查显示,以眼下的创作水准和市场反馈来看,现实题材想要持续地获得高票房比较难。
一位从事发行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电影更多还是一种娱乐产品,绝大部分观众走进影院希望能够得到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而目前的国产现实题材影片往往聚焦的是较为阴暗的社会角落,如果没有引发全民话题,想要得到观众持续追捧比较困难。
“这类影片观众偶尔观看会觉得很有深度,很具有现实意义,但相对于别的题材而言,更容易引发审美疲劳,连看多部容易造成观影疲惫甚至心理不适,所以想要依靠现实题材影片支撑市场大盘,本身就不太现实。”
想要支撑大盘 “熟面孔的新喜剧”需要做的更好
从豆瓣和猫眼、淘票票三大打分平台的评分上来看,9月和10月整体影片质量确实不如去年,但一句“影片质量不行”并不能解决问题,讨论什么样的影片质量“行”更具现实意义。
从体量上来看,目前市场需要的是“能够依靠一己之力托起整个大盘的影片”。一位来自国有制片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最近电影市场上1亿元到5亿元的中低档位影片较多,但这种影片只能作为市场的补充,目前缺少5亿元至10亿元的中高档位以及10亿+的超高档位影片,“也就是头部影片”。
从类型上来看,当下最可能点燃市场的是优质喜剧。一位来自院线的人士告诉记者,最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还是喜剧,“只有喜剧能做到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都有兴趣走进影院观影,在没有特殊思潮和社会话题的情况下,目前喜剧在中国市场上基本等于合家欢”。
说得更具体点,中国观众们希望看到是熟悉的主创团队呈现出的新颖喜剧故事,大家对于前者的期待帮助《爱情公寓》和《李茶的姑妈》在上映前受到万众期待,后者引发的落差则导致这两部影片在上映后遭遇票房断崖。
市场增长已经从原先建影院让更多观众能看到电影的阶段,变为需要通过影片质量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为影片买单。
而且随着观众观影水平日渐提高,以及网络市场和其他娱乐方式分流加剧,观众能接触到的喜剧形式更多,留给影片的耐心和空间也就更少,上映首日如果口碑和上座率不佳,第二天在网络舆论和影院排片上就能得到直接体现。
日渐成熟的市场和观众对创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熟面孔的新喜剧”承担着支撑大盘的任务,必须做的更好。
短期票房不佳 不代表整个行业陷入低迷
2016年,电影市场也曾出现过“增速放缓”和“行业拐点”的争论,但到了2017年,《战狼2》《羞羞的铁拳》等一些高票房影片使市场回到了正常的增长轨道,现在“寒冬论”又开始萦绕在产业上空,那么这次电影市场的低迷表现会延续多久呢?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部分从业者还是显得比较乐观,一位市场数据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还处于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过程中,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目前市场遇冷是因为短期相关政策的突然调整以及影片和观众预期存在差距,只要有一两部符合观众胃口的影片,就能够点燃市场,打破目前的低迷。
“现在的娱乐方式比较多元化,导致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没有他们认为的好电影,他们就选择其他的娱乐方式,一旦有了符合甚至超出预期的优秀影片,观众就会重新回到影院。”
来自院线的声音也表示,短时间或个别档期票房不理想并不能够说明整个行业陷入低迷。一方面,近两个月缺少优质影片有一定原因是冷清的市场环境让制片公司更加谨慎,“选择在院线上映的影片都想取得不错的市场回报,大盘不好的情况下,在9月份和10月份的非带假档期上映需要更大勇气,今年下半年以来,频繁的调档撤档已经体现出了各家片方和发行方的审慎态度。”
另一方面,在今年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还有足够的中外影片让观众去期待。按照惯例,11月份和12月份上旬是进口影片表现的舞台。截至目前,已经有12部进口影片将在未来的一个多月中和观众见面,其中就包括《毒液:致命守护者》《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无敌破坏王2:大闹互联网》《海王》《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此外,岩井俊二新作《你好,之华》也将在11月9日上映。
随后的十二月中下旬,还有《人间·喜剧》《武林怪兽》《素人特工》等一批国产电影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竞争更加激烈,观众愈发严格的电影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发现,具备持续提供优质内容的能力,才是整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来源:中国电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