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场管理问题没有人无动于衷,但如果制片方过多地关注诸如票补取消与否、营销是否更加商业化,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成色,那么再有多少貌似平等公正的市场管理和营销加码,我不相信影片市场票房就能够成功。真正的公平必须在创作的天赋才华上,没有过硬的作品,仅仅抗议,仅仅呼吁,仅仅设法讨好资本,都不可能取得公平的回报。
电影产业的市场管理当然是很重要的,譬如《叶问3》那样的事件当然是全民共讨之的!再譬如一部影片上映多日前大规模买场次,上映前疯狂退票,也是损人利己的。行业管理必须重典整治,凡不正当竞争者须有法纠正,而且绳之以法。
因为这些都属于以不正当手段侵犯或者伤害他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而市场秩序属于公器,是所有投资人的利益防波堤。但是影片的投资人和主创团队更要埋头于自己的努力创作中,打造好一部又一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电影。
以眼下的观察,市场上大部分不卖座的电影,寻其原因多是艺术规律的探求不到位问题。如果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或者过多地关注创作之外的诸如票补、买场次、商业包装上,可能就会被引导到偏路上去,而把自己的失败过多地归咎于外在的因素。
人生的路上,可以埋首创作的时间并不多,一个立志电影的朋友,心灵向内或者向外十分关键。我们要关注市场的不公,积累自己对于现实的思考。同时将之看作生活的一课,帮助自己理解社会。然后凝神聚思,寻觅创作的角度,挖掘提炼对于生活的认识。这就是沉得住气,这就是善于思考。那些成功的电影人无不是内求诸己、日日打磨的奋斗人士。归根结底,成功在于自己的作品过硬。
如何看待市场的不公和混乱,一定不能以为观众是傻子。如果因为自己的影片失败,动辄归咎于市场,人便会丧失电影艺术的敏感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观众在什么时候喜欢怎样的作品通常就是代表着时代的尺度,就算我们认为创作者有自己的初衷和独立的追求,我们都不能忽视时代的变化,罔顾社会反应对于创作的深刻影响。时代对于艺术自然有高低的要求,但终归是时代的要求。
高明的创作者是站在时代的前沿的,不是跟风者。所谓站在前沿,就是说始终保持对于现实的独立思考,并且追求角度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这需要创作者具备很高的艺术天性。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很多,具备强大天性的人很少,现在中国电影需要的正是唤起这种天性,需要一大批敏锐的洞察现实和人民需要的作品,需要有如星河灿烂一般的电影家,他们绝不重复,反而每一部电影都无法让人模仿,而植根入生活特别是社会精神生活当中去启迪观众,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社会当下的转变十分深刻,改革开放为五千年所没有;而今天与复杂的世界关系博弈,与最强大的西方国家对抗,则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没有。我们说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伟大复兴这样近,这个面对世界与未来的判断同样是中国人民百年奋起当中所没有!电影人面对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三个深刻所在:中国人正在改变世界,中国社会环境在裂变中创新,文明在不知不觉中更迭。
优秀的中国电影人是敏感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曾经我们有《月满英伦》,有《甜蜜蜜》,中国人还是将世界、西方当作自己的梦想、精神寄托和人生归宿的。前些年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中国人在美利坚的人生恍如走难,西方还是中国人梦想的天堂的。但现在的中国电影《泰囧》《战狼2》中,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从配角变成了主角。是的,成龙、李连杰就拍过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当配角的电影,而美国大片《地心引力》却居然把中国空间站写成了美国科学家回归的伊甸园!中国电影和中国形象开始了挂帅世界征程的第一步,它不是中国电影的简单形象,而是开始变成以世界为范围背景的电影和电影形象。
中国电影的小小表现正是中国在世界的大大改变。中国改变了自己今天开放的角度,成为在世界开始建立中国标准的国家,而且这一步下来会走得更快。因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统一、上升中的市场,这个市场比任何国家都更能够调动资源,为在世界各地发展经济提供试错成本和后续机会。只要中国愿意走向任何地方,这种扩张的能力可以具有逼人的未来。中国电影人今天已经感受到了。电影必须回答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人走出去之后应该怎么办?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故事和中国英雄?
中国自身内部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走出去稍有减轻,相反,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中国人面对巨大的财富机会,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与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新的变数。新的贫富悬殊,新的人性拷问,新的伦理抉择,譬如新的就业态度、新的恋爱观念、新的价值观梦想等,都空前严峻起来。因为中国社会的资本连带机会正在外流,陈旧传统的生活方式面临挑战,甚至对于社会制度机制秩序变化太慢都会引发不满,因为当代社会矛盾有了更宏大的全球背景,利弊互见的世界背景。
《战狼2》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一个中国士兵在国内遇到强拆的事件,为战友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不惜被军事法庭判刑、开除军籍,然后却又以独行侠的方式出走非洲,大战海外雇佣军,成为中国军队在紧急撤侨时无敌的臂援。这样的故事前所未有。社会经济发展更快,贪官豪强疯狂敛财,正直人士英雄辈出,胸襟眼光今非昔比。这就是社会矛盾因着社会发展而衍生而出的电影题材。所谓中国社会在裂变当中创新,如若没有走向世界的背景和舞台就是另一种电影。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在改变中国。《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全凭有印度仿制药而敢于舍身成仁,《西虹市首富》的国外大老板愿意把三百亿遗产交给人性高尚的中国陌生人。这些影片就是有眼光有新意的,而且悲剧喜剧手法放得开,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思维放开,脑洞大开,是这些影片成功的根由。活得更好(《爸,我一定行》),做得更优秀(《南哥》),事情更成功(《红海行动》,意志更顽强(《77 天》)、梦想更高远(《中学时代》),人生更富理想(《我的诗篇》纪录片),它们就是今天中国人的“中国梦”。
好的电影当下还是不多,部分原因是有追求有内涵有人生格局的电影创作人员太少,部分原因则在于电影人对生活的改变认识滞后。不是说可以拍出一部卖座电影就说你有强大的天性。只有勇敢表达当代中国社会面貌,锐意表现当下开放的社会和人生,塑造出有今天心灵生活的中国人物,你的电影才能够真正戳到了现实和理想的世界。脱离这一切的自我陶醉、放任欲望的胡编乱造和跟不上时代的陈腐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它们在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没有焦点。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视角,包括都有人不同阶段的内心生活。电影一半属于产业摸索,一半属于精神生活。
创作者应该把自己坚定不移地置身在后者,为当代人的精神生活立传,在深刻而独到的题材故事中追求人性和精神世界之光。产业的问题随着创作的不断进步也会不断的转变,会变得更好。如果产业的格局,包括政策、措施、规范不合理,成为创作的阻力,创作的力量会形成新的浪潮冲击它。创作生产的趋势才代表未来,所以,中国电影人对于社会进步的根本贡献只有一点,拍摄更多优秀的作品。
来源:中国电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