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国总票房为311.7亿元。
其中,国产片票房仍占据主要地位,总计票房达157.4亿,份额达到50.54%,占比较去年有所下滑。票房过亿的国产片数量达17部,《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位列国产片票房前三甲。
档期表现突出
国产“小片”百花齐放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4、6月单月票房均有所提升,其中4月涨幅最大,达到20.4%。1、3、5月票房较去年有所下降,1月份降幅最大,达到32.0%。
2019年、2018年上半年月度票房对比(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从几大档期来看,除元旦档和端午档外,其他五大档期较去年均呈现上升趋势。春节档总票房达58.4亿,创造历史新高,在上半年总票房中的占比达到18.7%。
五一档(5月1日至4日)同样表现突出,较去年上涨了50.2%。综合单月及档期表现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仍呈现较为平稳的态势。
国产片方面,上半年共有181部国产片登陆院线,较去年的167部有所提升。其中有17部国产片票房超过亿元,比去年的15部多出了2部。与去年上半年国产片票房的几家独大相比,今年的国产片呈现出小片百花齐放的态势。
除三部春节档头部影片《流浪地球》(46.55亿)《疯狂的外星人》(22.02亿)《飞驰人生》(17.17亿)之外,其他14部过亿华语片中虽无过10亿的“爆款”影片,但有4部超过5亿,10部超过3亿,分布较为平均。
其中,爱情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拿下9.54亿票房,名列上半年华语片票房第四位,成为十足的黑马。
此外,《最好的我们》《老师·好》《一吻定情》等中小成本青春片、《熊出没·原始时代》《白蛇·缘起》等动画片也均取得了上佳的票房成绩,实现了“以小博大”。
从以上影片的票房表现不难看出,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已日趋成熟,不再唯明星、唯大制作是从,而更多地从影片题材和质量本身出发,口碑对观影选择的影响日趋凸显。
这种趋势也给创作者敲响了警钟,与其片面追求高投资、明星和IP,不如回归创作本身,深耕内容,创作出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好作品。
口碑为王
观影需求日趋多样
纵观上半年的内地电影市场,虽然《复仇者联盟4》《大黄蜂》等好莱坞大片依旧表现强势,但诸如《黑衣人:全球通缉》《X战警:黑凤凰》等续集片因为质量不及预期,导致票房表现不佳,也证明了进口大片想赢得观众同样要凭口碑说话。
好莱坞多部续集片因质量不佳,同样票房表现不如预期
在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流水线生产的特效大片日渐审美疲劳的同时,一批题材类型多样的小语种影片也在悄然崛起。
从《摔跤吧!爸爸》开始,印度影片就一直是“爆款制造机”,而今年两部大卖的印度影片《调音师》和《一个母亲的复仇》均含有悬疑、犯罪的元素,体现出印度片引进的新趋势。
日本动画表现也依旧突出,《夏目友人帐》《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均取得了过亿票房,首度在内地公映的宫崎骏代表作《千与千寻》票房更是即将突破4亿。
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凭借超高口碑和极具感染力的题材成功实现逆袭,拿下3.7亿票房。俄罗斯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以8534万创造了俄罗斯电影内地票房最好成绩。
这都显示了好电影超越语言和国界的魅力,观众对于进口片的选择也更加开放和多元。
不仅是进口片,今年上半年卖座的国产片同样呈现出类型多元、受众细分的态势。
《流浪地球》以46亿票房和较高的工业化水准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白蛇·缘起》的票房成功则让我们看到了国漫在故事和技术层面的快速进步。
在票房过亿的华语片中既有商业属性明显的动作片、喜剧片也有小成本青春片、爱情片。同时,《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地久天长》《四个春天》等一系列文艺片也取得了突破性的票房成绩和较高的口碑评价。
无论进口片还是国产片,口碑和质量越来越成为“爆款”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观众的逐渐成熟和细分也让更多“小而美”的影片能找到目标的受众。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时,强调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评价影视作品不应仅关注它的票房表现,还要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
因此,我们在看到票房数据波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国产电影在类型、题材和艺术性上的突破以及电影市场更加理性、多元的发展趋势。
随着暑期档、国庆档等一批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的优质华语片的强势来袭,我们有理由相信,票房波动仅仅是暂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在为更健康、长远的发展积蓄能量。
来源: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