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伴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高净值人群数量快速增长,艺术消费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根据国际经验,艺术消费在这个阶段应该出现井喷,而在中国的现实是,艺术消费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如期而至。一些家庭、酒店装修时在家具、厨具、卫浴等方面可以一掷千金,但是在家居装饰方面却不愿购买上千或者上万元的艺术家原创作品。
不过,仔细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可以看到最近十年,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非常明显。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已经高达64.60%。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均呈现出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升级的态势。设计感、定制化的产品日益受到追捧,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文化艺术的热度在升温。
无论是“艺术北京”博览会,还是需要排队三四个小时才能一睹芳容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从观展人数的大幅增加可以看出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喜爱和渴望明显提升。艺术开始进入学校、社区和医院,成为舒缓和调节精神健康的重要载体。艺术与商场、酒店和商业地产全面融合,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经营,提升了商业的品质和价值。
艺术属于个性化的小众追求,而设计是面向大众的。设计是艺术的普及和延展,设计通常将艺术与实用消费联系在一起。当今消费升级的中国,具有创意设计和美学元素的商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具有设计创意的轻奢用品受到人们的普遍追捧。
最近十年,设计消费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在潜移默化中,中国人的审美和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这是艺术消费的前奏和必经阶段。无论是美育教育还是艺术消费需要时间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操之过急。
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艺术消费和收藏,但是财富积累与艺术消费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艺术消费除了与收入有关外,还与美育教育、环境视野、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很多因素有关。曾有消息称,有画廊开到全球科技中心的美国硅谷,虽然硅谷的高收入人群较多,但是画廊销售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科技日新月异,企业生存寿命变短,硅谷的高科技创业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人无暇放松享受艺术。
对于酒店来说,需要用艺术品来装点和烘托环境,可以在大堂或咖啡厅等公共区域放置原创艺术品。由于客人的素质差别较大,而原创艺术品价格较贵,在客房里放置原创艺术品很容易被损坏,因此批量购入低值易耗的艺术复制品或价格较低的作品可以理解。
在艺术品消费市场上,存在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矛盾。一方面,很多的画廊、艺术品商店和电商有大量的商品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有钱而苦于找不到自己心仪的艺术品。在大量普通商品供过于求的今天,商品被抢购的场面一去不复返,需要靠特色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何况艺术品是个性化的精神产品,艺术与设计的差异使我们不能指望原创艺术品的批量化、规模化。艺术消费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只要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艺术消费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